1.理解和尊重老年人。老年人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,為社會貢獻了一生的精力,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同時,他們從生活經歷中有很強的自我意識。在護理工作中,要注意了解老年人的特點,不要傷害他們的尊嚴。在日常生活護理中,照顧者應注意尊重老年人的語言和行為。即使老年人理解能力差,行動緩慢,他們也應該表達理解和安慰,鼓勵而不是催促,更不用說批評,不要傷害老年人的自尊和自信。
2.個性化原則每個老年人的社會經歷、生活習慣、健康和功能狀況、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都有很大差異,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也不同。在護理工作中,要把握老年人的個性特征,特別是在家庭訪問和護理中,不要照搬醫院或養護機構護理工作中的標準和固定模式,而要遵循個性化原則,根據老年人的具體情況和家庭環境因人而異,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。
3.持之以恒的原則老年人往往患有各種慢性病和功能障礙,健康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。因此,他們必須耐心、持之以恒地照顧和照顧老年人。
4.防止老年人過度依賴護理受多種因素影響,但多由疾病、功能減退、失用等引起。此外,由于疾病或衰老,老年人往往對護理人員有強烈的依賴,甚至有些老年人只是要求護理才能得到別人的關注和照顧。因此,應尋找、分析老年人生活依賴的原因,綜合評價老年人的功能狀況,評價失去的功能和殘留功能,充分調動老年人的主動性,鼓勵老年人充分發揮殘留功能,使基本日常生活能夠照顧自己,延長獨立生活和照顧自己的時間,盡量不依賴他人。當老年人真的不能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時,他們需要提供一些協助或完整的護理,但護士、家庭成員或其他照顧者應注意不要過多干預,以避免老年人因依賴而失去殘余功能。
5.注意老年人的安全保護與依賴心理相反。有些老年人不接受老年人,或者不想麻煩別人,尤其是個人生活中的小事,愿意自己做。如果有些老人行動困難,知道自己不能一個人上廁所,卻不需要別人的幫助,很難走回自己的房間。耐心解釋,讓老年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和能力。同時,護理人員應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規律和習慣,及時幫助他們自由生活。睡眠中翻身幅度較大的老年人應在床邊用椅子擋住,防止摔倒在床上。
6.提供私人空間的一些日常生活行為需要在私人空間進行,如排泄、沐浴等。為了保證老年人的隱私和舒適的生活,應該提供獨立的空間。理想情況下,老年人有一個單獨的房間,連接到浴室,方便使用;連接家庭臥室,方便聯系;窗簾是兩層,內紗可以透明,可以阻擋室內情況,厚外窗簾可以阻擋光線,方便睡眠。比如在多人共用的房間里,可以用板材間隔床單元,也可以用拉簾或屏風遮擋,保護老年人的隱私。